去年全球網域名稱管理機構(ICANN)通過頂級網域名稱新規定後,今年已開放企業可以使用任何字詞來申請頂級網域名稱後綴,例如 .APPLE、.CANON 等等,不過送申請的門檻很高,每個網域的價格約為新台幣 536 萬、每年還必須支付約 72 萬的使用費,可想而知這是有錢人才能玩的遊戲,一般市井小民只可遠觀。
第一波已送交申請的名單已經出爐(連結),全世界有近 2000 筆的申請案送交至 ICANN,台灣則有四筆,不意外的是宏碁的 .ACER 以及宏達電的 .HTC,但少了一個華碩 .ASUS 有點出乎意料之外;而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台北市政府所申請的 .TAIPEI,我必須給予台北市政府相當大的正面肯定,因為這個動作勢必能將台北這座國際化城市提升到和世界其他知名城市相同的層級,亦可運用在觀光、文化推廣或是任何行銷創意上,絕對有值得投資的必要性。
當然世界其他城市也沒有錯過本次的申請機會,包括東京 .TOKYO、大阪 .OSAKA、倫敦 .LONDON、紐約 .NYC(New York City)、巴黎 .PARIS、雪梨 .SYDNEY、杜拜 .DUBAI 等等都列在這波的申請名單裡,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名單裡找找。
而另一個申請則是來自網路中文(NET-CHINESE)所提交的「.政府」,網路中文是台灣唯一一家通過 ICANN 認證的網域名稱註冊商,在看到的當下還蠻納悶為何網中要申請這個後綴,不確定背後是否由台灣政府委託代為申請,不過如同這篇文章所述,我相信這會是維護台灣主權相當重要的保護性策略。
此外,在放眼看到對岸企業組織所提交的申請案,包括:奇虎360(.ANQUN、.SHOUJI)、百度(.BAIDU)、新浪(.WEIBO、.SINA、.微博)、騰訊(.WEIBO、.微博)、阿里巴巴(.TAOBAO、.TMALL)等都出現在這次的名單中,有趣的是新浪和騰訊在「微博」這字上的較勁。
而在本次申請案中提交最多申請數的是 Google,一共申請了 101 個頂級網域名稱,亞馬遜(Amazon)申請了 77 個、微軟申請 11 個,蘋果只申請了一個 .APPLE 。此外,Facebook 與 Twitter 並沒有提交任何申請。
Google 和 Amazon 有 21 個新頂級網域名稱申請重複,可想而知這可能會是未來極力要發展(或是具有前景、價值)的方向,這 21 個名稱分別是:
.music
.play
.movie
.map
.mail
.game
.free
.dev
.cloud
.book
.search
.app
.shop
.store
.wow
.you
.buy
.drive
.show
.spot
.talk
.kid (Amazon 申請的是 .kids)
以上是我把閱讀到的資訊做了一些整理。ICANN 的新 gTLD 申請案對於網際網路來說是一件大事,這有可能會改變未來網路的面貌,以及對網域名稱市場產生不小的衝擊。我以這篇新聞內的一段話結尾:「對於企業和機構來說,新的頂級域名無疑是樹立品牌形象的大好機會﹔對於用戶來說,我們也許會看到更好記的域名﹔對於ICANN來說,意味著,這次又可以大賺一筆。」
你怎麼看呢?
參考資料
- Reveal Day 13 June 2012 – New gTLD Applied-For Strings | ICANN New gTLDs
- ICANN 公告第一波申請新頂級域 New gTLD 清單 | 域名家.com
- 日本域名註冊商收到大阪市政府提交 .OSAKA 後綴域名申請 | 域名家.com
- 揮別.com,品牌也能當頂級域名 | iThome Online
- 已送交申請的新後綴 | 網域名稱俱樂部
- The List Of Google’s New gTLDs | Search Engine Roundtable
- Google & Amazon Compete on 21 new gTLD’s | The Domains
new_gTLD 純粹是ICANN這群騙子玩的21世紀《國王的新衣》騙局。
域名的結構本來就該合乎邏輯的域為域、名為名。現在域名不分混雜在一起,除了製造邏輯混亂的一個負效果之外,看不出有甚麼新意?域名無非就是一種符號標識,請問google和google.com就像李得全和李得全先生有甚麼不一樣?google能做的google.com有甚麼不能做的?非要再疊床架屋多花錢再去弄一個不三不四的同樣標識?沒穿衣服光屁股的google和穿黃袍的google.com,哪個好看呢?
從Facebook不受騙去湊這無聊的騙局來看,未來F興G敗是必然的趨勢了。
讚讚
真的假的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