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有感恩節,許多美國的店家都在舉辦黑色星期五的特賣,Apple 也沒有缺席,打出特定商品特定折扣,正好之前一直有購入 MacBook Air 的計畫,適逢美金低迷時就決定在 Apple 官網訂購一台 MacBook Air 11″ 。
如果有國外網站購物經驗的話,應該會發現很多商家無法把商品運送到美國以外的地區,Apple 就是其中一個,所以如果要弄回台灣,勢必要有親戚朋友在美國協助收件,否則就只能倚賴代購平台的幫忙,這之間會被多收一些手續費,不過算了一下,好像也比在台灣買還來得更省錢。
於是我在 11/23 訂購後,11/24 就收到 Apple 出貨通知,我在美國代收的地址是波特蘭,沒想到免運費的標準運送(Standard Shipping)一送就是 6 天的時間(透過 UPS),比在訂單上寫的 5 天以內到達有些差距,直到台灣時間的 11/30 下午才收到包裹已經到達代收地址的郵件通知。
不過我想黑色星期五的購物量是相當驚人的,有一些 delay 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吧!
於是我開始設定要寄回台灣的相關資料,算了一下 2.5 Kg 重量加上總申報價值 $1,098 USD ,一共需要支付 $61.29 USD 的費用,其中包括:
- 國際運費:$46.57
- 燃油附加費:$7.25
- 強制保險:$7.47(商品金額和國際運費的0.65%)
在當下立即以 Paypal 結帳後,隔天 HopShopGo 就以 DHL 快遞方式寄出(美國時間 11/30),第一站是先抵達 CINCINNATI HUB 的轉運中心(美東),經過約 12 小時後再次出發,兩天之後抵達香港(12/3),在隔天的清晨順利抵達台灣。
整體來說時間上都是很順暢的,原本想說應該很快就可以收到,沒想到卻被卡在海關,噩夢開始,而且這一拖就是一個星期,接下來就是我寫這篇文章要傳達的重點:如果從國外買了筆電或其他 3C 產品,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有哪些需要支付的額外費用。
12/4 我就收到來自 DHL 的 E-mail 郵件,表示我的貨件海關要求要正式進口申報,並附上三份附件要我完成後回傳,包括:
- Invoice(TIF 格式) :寄件者提供的發票資料,其中有品名、重量等詳細資料,標題為 Commercial Invoice ,最下方的寄件備註欄有寫「FOR PERSONAL USE ONLY」,但顯然這一點用也沒有。DHL 的小姐要求我在各項產品後方加註產品中文名稱、材質及產地。
- 個案委任書:委託「洋基通運公司」報關行協助報關事宜,要填寫包括委託人、地址及簽名。(後來才資料才知道這間報關行就是 DHL 公司底下的報關行)
- 電信管制射頻器材進口供自用切結書:如果你寄送的產品有含無線通訊功能的都必須填寫這張表格,要填寫的項目基本上跟「個案委託書」差不多,不一樣的是還要填寫器材名稱、廠牌、型號、工作頻率、輸出功率跟數量,以我為例,我就必須上網去找出 MacBook Air 使用的無線網卡資料,工作頻率部分我是填 5GHz、輸出功率則為 20dBm 。
除了 Invoice 以外,另外兩份表格都是要簽名用印的,最後還必須附上身分證正反面的影本,回傳至對方指定的 Email 信箱。
我在收到 E-mail 後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就將資料都備妥回傳,接著就是漫長的等待,這段時間 DHL 聯絡人要求我提供電腦的型號和型錄,由於我買的這台 MacBook Air 台灣也有,所以我就直接將網址寄過去,我想官方網站上的資料就很詳細。
題外話,DHL 的小姐說他們公司的網路沒辦法打開 Apple 的網站,什麼都別管,把該寄的寄過去就對了。
兩天之後(12/6)我收到要繳交稅金的指示,大約物品總價的 5% 左右,對方告知稅金為 $1,683 元,因為打電話給我未接到,必須回覆 Email 確認。
這段期間我一直有使用 DHL 的貨件追蹤查詢功能來掌握目前的狀況,直到 12/7 一直是「清關作業處理中 – 請收件人聯絡DHL」,如果有上網爬過文的就知道,當你發現你的 DHL 出現此訊息時,大概就是被卡關了。
隔天(12/7)我又寫信到 DHL 詢問目前的進度,對方告知資料已經送至 NCC ,必須等待他們核准(內心OS:這種小事還要勞煩 NCC 阿!),直到晚上我接到 DHL 小姐的電話,告知因為產品的價格高於 1,000 美金,所以還要到經濟部標檢局辦理核可證明(這個詳細的資料等我收到證後再補充),已經等很久、聽到這個就更 OOXX 了,不過小孩在人家手上,還是要聽對方的指示。我在電話裡詢問該如何送件等相關問題,對方支支吾吾回答不出來,只表示會將代辦人員的電話給我,請我直接和代辦人員聯繫。
12/7 晚間就打了電話給代辦人員,也大概知道先前爬文有人提到的 $1,200 代辦手續費是怎麼一回事了,整體來說,就是請代辦人員去幫你跑標檢局的申請流程,代辦費用是 $1,200 元,那張證明國家會跟你收 $200 ,也就是這一趟下來你還要額外付 $1,400 元。
不過 12/7 正好是星期五,再快也要等到星期一上班才能辦了,想到又要被拖兩天……
12/9 一大早就打給代辦的張先生,告知對方我有一件 DHL 的貨品被卡在海關,必須要請他協助代辦標檢局的許可證,張先生的態度整體來說還算不錯,請我以 E-mail 方式將產品的型錄和照片傳給他,大約在中午之前就可以把証辦出來。
大約中午左右就接到代辦人員電話,表示許可證大約再半小時就完成了,完成之後會直接幫我傳真到海關跟 DHL 請對方放行,並請我先將 $1,400 匯款給他。
當天凌晨(12/11)再次查詢貨物時狀態就變成了「清關完成貨件放行」,早上就從台北離開,大約六個小時之後我就收到了 MacBook Air 。
最後我粗估了一下,這一趟下來必須支付的費用有:
- 從美國飛回來的費用 $61.29 USD(大約 NT $1,850)
- 入海關的營業稅 NT $1,683 (關稅)
- 代辦費用 NT $1,200
- 經濟部標檢局的許可證 NT $200
一共額外支付 NT $4,933 ,還不包括匯差、信用卡手續費、電話費以及耗費的時間 …….
如果你想要從國外購買超過 $1,000 美金的電腦或是 3C 產品,其中又有跟無線通訊扯上關係的,絕對要先試算一下這樣零零總總費用加起來會不會讓你倒貼,或者你買進來的物品有沒有符合台灣法令的規範。
對了,要是你很急的話,千萬不要從國外買東西寄回來,如果要團購什麼的話也要先告知可能會額外支付關稅等費用,以及延誤的時間,以免造成彼此困擾。
近日也想從Sony Store US購買VAIO回台灣,這篇很有參考價值^^
讚讚
最近從Apple Store拿了幾組Anki Drive,我應該先找到你的文章的….QQ
但這篇很有用,謝謝
讚讚
Hi, 我剛好最近從美國請代購弄了一台筆電回來, 正在survey相關的資訊的時候就看到你這篇.
其實你這樣還不如請代購(而且要低報,無論如何不要超過USD1000),這樣你那些標檢局的流程就可以省了(至少省了1400,哈哈)
讚讚
其實快遞都會跟你說要辦商品檢驗,但實際上個人用品只要去申請個免驗證明,規費兩百,隨到隨辦,申請書也很簡單,商檢局各分局都可辦理,打電話過去承辦也會指導。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