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結束前我完成大型重型機車(重機)課程,也順利考領到重機駕照,這個過程有點累,不過還算蠻有趣且難忘,趁著還有記憶時記錄下來。
最早騎上檔車是學生時期,當年同學有一台不知道幾手的 NSR150 就跟他借來騎騎看,想也知道從沒接觸過檔車只會在不斷熄火的窘境下結束,完全騎不出帥氣的感覺。一直到長大後遇到老老的「野狼125」,下定決心這輩子一定要擁有一台,幾年後因緣際會入手就開始過著騎檔車的生活。
因為有騎打檔車的基礎,才會萌生去報名重機駕訓班的念頭,一來我想要建立正確的觀念(畢竟很多人騎檔車可能都是朋友教或是自行摸索),二來是希望能夠搞懂重機的「國際檔」和我平常習慣騎乘的「循環檔」有什麼差異。
簡單來說,國際檔就是國際通用的檔位,也是目前國外檔車和大多數重機使用的規格,它只有一支踏柄,踩下去會進入一檔,往上勾才進入二檔、三檔、四檔、五檔或更高檔位。它的空檔介於一檔和二檔間,如果勾或踩一半就會進入空檔,一開始不太習慣(腳會有點痛),比較難抓一檔二檔間空檔位置,往下踩就是退檔,會一直退到一檔然後就踩不下去了。
另一個循環檔就是台灣檔車常見的規格,它的踏柄有前後像蹺蹺板,進檔往前踩,退檔則是往後踩,踩到最高檔位再往前踩就會進入空檔,再往前踩會進入一檔,這麼設計的好處是適合市區道路走走停停(試想等紅綠燈時只要在最高檔位踩一下就可以回到空檔,國際檔的話需要一直踩才能從較高檔位逐步退回到低檔位),壞處是可能因為踩錯檔、在高速運轉情況下進入低速檔,在引擎急煞的情況下對車子和人身安全造成危險。
上網查了一下幾間駕訓班的評價後,毅然決然就選擇了離我家距離較近的駕訓班,剛好他們也有開設重機課程,差不多一個月一班,簡單搜尋幾篇心得就直接去現場諮詢然後報名。
關於駕訓班的上課價格好像很怕被同業知道,搞得神秘兮兮(在網路上還找不到資料),臨櫃人員會拿出一張價目表,跟你說報名課程的費用,還有考照有的沒的費用各是多少,如果有推薦人或指定教練還能獲得額外折扣。因為我已經事前做好功課,直接報我要指定的教練姓名後就獲得折價,這也是從網路上搜尋來的資料,而且還馬上與教練相見歡,交換 LINE 後開始我這兩週很累但是卻很充實的重機之旅。
隔天我就收到教練的訊息,問我有沒有空,如果有空下午就先來練車。
第一天和另外兩個同學一起上了第一次的重機課程,介紹車子各個部分,剛開始以一檔、二檔但不加油門不煞車的方式練習,騎了幾圈後停車下來換下一個人繼續騎。第一堂課比較難的應該是在離合器的收放,還有習慣腳煞車和換檔,不過因為我已經有騎檔車的經驗,對我來說不會太難,但沒有騎過國際檔,在換檔的部分還是有特別留心教練解說,不懂就馬上提問。
第三次練車時教練確認我已經沒問題,告知接下來要移到考場練習,然後載我實際走一次考試路線,重機考照的路線和一般機車不太一樣,需要有一段直線拉到三檔(同時時速超過 25 公里)後在指定範圍緊急煞車的項目,還有一個直線七秒平衡,這是對大多數考生來說比較難的部分,最後定圓繞圈,順時鐘逆時鐘各一次,沒有壓線的話大致就能夠通過考試。
剛開始練習時沒有走進中間定圓的範圍,只是在外圍習慣直線加速、煞車然後轉彎方向燈,停等紅綠燈、平交道和斜坡等等,到了第三天才在教練的指導後進行中間的定圓繞圈練習項目。這個部分對於剛開始練習來說應該是比較困難一點,很容易因為無法穩定或是害怕而壓線,不過只要入彎時抓好角度,繞行看著較遠的位置,應該都可以順利完成。
我在教練讓我「提早練習」的情況下很快就騎得非常熟稔,在開課日期一週前就已經完成相關課程(每天都去駕訓班練車約一小時左右),正式上課時就能繼續照著自己的步調練習,因為平時時間較為彈性,教練都安排我在離峰時間練車,練習的人較少,也不用騎幾圈就要下來換人練習,除了假日我每天下午都去練車,對駕訓班幾台不同重機也更駕輕就熟(後來才知道考試時是隨機選擇重機,不一定會騎到那一台)。
進行到課程後半段,有一堂「繞錐」練習令我印象深刻,教練會事前在練習場擺上各種角錐,有的傾倒、有的交錯排列,製造出不同的路線,學員需要騎乘重機在這些角錐間繞行前進,閃避障礙物,當然要怎麼選擇路線就端看每個人的意願,可以走較為輕鬆的路線,或是展現更高超技巧,完美地壓低重心繞過每個彎道,繞錐練習的目的是在訓練對於重機的操控性和靈活度,而且要盡可能不使用到煞車或是離合器(真的非常困難),這部分不會納入考試項目。
剛開始我們跟著教練、一台接著一台騎乘進行繞錐,騎乘技巧較不熟稔的學員就可能撞倒角錐路障,或是發生打滑甚至是倒車等等意外,在以一檔不停繞行約二十分鐘後,大家重新回到出發點,接著改以二檔進行繞行,二檔速度更快一些,一樣是不能使用煞車和油門,不過有了前面的練習,大家在這個階段就騎乘得更穩定,但還是有不少角錐在繞行時被撞倒(教練負責在帶領學員時順便將角錐重新歸位),很難得有大家一起練習的時間,這一天對我來說還蠻難忘,對於騎乘上也很有幫助。
另一個我也記憶猶新的課程是「倒車扶起」,這堂課被納入「安全駕駛」課程當天,顧名思義就是當重機傾倒時,要如何將重達兩百多公斤的車子扶正。這聽起來相當困難,不過絕對不是單靠蠻力,必須要有一點技巧(台語就是要靠一個「勢」),教練示範了幾種不同的倒車扶起方式,依序讓學員上場實戰練習,不得不說對「噸位」較大的學員來說確實比較吃香,無論是將重機傾倒或是扶起感覺都很輕而易舉,剛好當天上課時班上有一位女學員,她很努力想嘗試各種倒車扶起的方法但都沒成功,可見除了要有技巧,可能也需要有點力氣才行,不過如果是我,我大概會希望有人過來幫忙吧!
在考照當天,早上先開放兩小時練車時間,可以提前先去練一下車,順便抓個手感,時間到後會收車,讓所有考生去吃個午餐,考試前一小時回來駕訓班集合就好。考試時需要穿戴防護裝備,這部分駕訓班也有提供(總不可能為了路考去買套裝備,除非已經有車或有計劃未來想買車),因為穿戴手部腿部的護具後感覺會不太一樣,建議平常練車時就盡量穿上裝備,比較不用擔心當天會適應不良而影響到臨場表現。
其實真正路考時也不會太難,就是平常會不斷練習、重做的各個考試項目,頂多就是一種怕失誤而需要重考的壓力而已。要注意的是一些微小的動作也需要確實做到(例如擺頭確認有無來車、轉彎打方向燈等等),這都是會列入評分項目,如果沒有做到可能一趟下來會被扣不少分,而且會連續扣分,一不小心就無法達到及格分數,還是老話一句,平時練車就盡量學習把這些動作帶入練習中,等到變成習慣動作後就不會忘記(在路上不打方向燈這種事可是非常危險的,請千萬要記得)。
寫了那麼多好像也該做個結尾,不然這麼寫下去可能會沒完沒了。
就如同我在這篇文章最前面所說的學習重機的理由,我想要透過課程來建立起正確的騎車觀念(好的駕駛習慣能確保駕駛人在道路上更安全,儘管現今台灣路況相當複雜),另一方面是搞懂不同檔位系統的差異性。在這個過程中重新找回學習新事物的新鮮感和成就感,非常雀躍,就像是打電動破關,雖然每個階段都有點累,但內心卻感覺到分外充實。
在每次反覆練習中,我好像還能暫時跳脫出工作和日常生活,試著不去想任何事,讓腦袋稍微放空,當每個步驟都成為身體的自然反應,好像就不需要動腦想太多,在騎乘時是很放鬆的狀態,也是這次重機課程意外的收穫吧!
至於很多人問我之後會去買重機嗎?會想騎重機嗎?很抱歉,我應該不會這麼做,或許是現在的身分已經不適合了,再者是我對於騎車這件事其實也沒太多熱情(啊!天氣好熱,騎車會流汗而且身上油煙味道很臭),如果未來有機會,我還是會想去租一台車來過過癮(特別是想實現在日本湘南海岸騎車看夕陽的願望),但我清楚知道一開始報名重機駕訓班本來就不是為了日後買車,只是想在今年結束前完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這段過程比我想像中還要有趣,也打算接下來有機會繼續挑戰大貨車、大客車甚至是聯結車,解鎖真實生活中的白金成就,如果我有時間跨出這一步就會把心得都記錄下來,敬請期待。